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汽车新闻

比速汽车倒闭_比速汽车倒闭没-

ysl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比速汽车倒闭_比速汽车倒闭没?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比速汽车倒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比速汽车倒闭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1.用户不买账真是共

比速汽车倒闭_比速汽车倒闭没?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比速汽车倒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比速汽车倒闭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用户不买账真是共享汽车迅速倒闭的原因?

2.今年买这些品牌的车,不仅要钱还要勇气,可能车还在,厂家却没了

3.造车新势力倒闭潮,投资人:很怕搞外企风格,说明创始人不懂行情

比速汽车倒闭_比速汽车倒闭没?

用户不买账真是共享汽车迅速倒闭的原因?

        谈到汽车行业的前景,“共享”经济形式往往成为各大主机厂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或许是汽车行业往未来推放的重要环节之一。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料到,“车市寒冬”会愈演愈烈,相比传统汽车制造业,共享汽车目前的境况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能生存的仅仅够车辆的维护成本,一旦缺少融资,只有倒闭的份”。

       与“汽车”稍微挂钩的行业都没有像共享汽车领域如此割裂严重,像是口熟能详的PANDA盼达用车、Gofan、首汽租车、驾呗、联动云、EVCARD等企业问题频出,多为融资用完了,下一波融资仅够维护成本等等;一边则是像主机厂自己运营的共享汽车出行,比如吉利的曹操出行、小鹏汽车的共享租车业务。

       共享汽车是不成熟的市场产物

       美国有著名的飞机坟场,每一台飞机虽然荒废在土地,但必要的时刻,每一台飞机都可以发挥充分的作用。国内没有飞机坟场,却有闹得沸沸扬扬的共享汽车坟场,去年有不少官媒报道过各大城市未开发土地上密密麻麻铺开崭新或者接近报废的“共享汽车”场面可真的壮观,足以反映出行业的窘迫性。

       共享汽车曾一度风光无限,掀起过一阵投资狂潮。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17年,共享汽车以764.59亿元的融资金额成为当年获投金额最高的领域。

       2018年,投资者们依然聚焦有发展潜力的共享汽车公司进行投资,例如蚂蚁金服领投了立刻出行,大众集团和奇瑞汽车投资了GoFun出行,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投资了驾呗出行。

       不过,不一会儿功夫不少商业大佬发现共享经济并不是那么好运营,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又给投资方下套了。

       不断融资期间,就已经出现了市场严重下滑的境况,不少共享汽车行业标杆品牌依次倒下,融资方都一脸懵逼。

       2017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公司解散;同年10月,EZZY宣布公司解散;2018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同年6月,中冠共享汽车人去楼空;同年12月,有用户向媒体曝光:途歌拖欠押金,北京总公司已空无一人,2019年1月25日,途歌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冻结名下价值24.3万元财产。

       途歌可是完成了六次融资的大型企业,2016年9月完成由拓璞基金投资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7年1月再获由拓璞基金投资的2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7年4月完成由真格基金及拓璞基金投资的4000万元A+轮融资。

       2017年10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投资的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年1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凯欣资本投资的26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年10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凯欣资本投资的千万级美元B2轮融资。

       2019年,宝马、奔驰等汽车巨佬集团研究发现,低端共享出行既然不行,不然自己做高端共享出行的行业领军者。

       吉利·戴姆勒推出了耀出行?StarRides,宝马在成都推出自营专车出行服务?ReachNow(目前仅限成都)的同时,借国内成熟平台Evcard来提供使用宝马车辆的高端分时租赁业务。奥迪则是选择比较常见的分时租赁,推出了奥迪出行Audi?on?demand+不过仅限北京。

       但是巨佬们发现,咱们中国用户根本用不起,没有预期营销师分析的“中国普通用户喜好体验豪车,绝对会在市场占据很大份额”。以奥迪出行的价格举例,A(A6L以下)系列与Q(Q5以下)系列价格起跳399元/天,不包含押金、燃油费等等。

       行政级A8L需要1999元/天;还有特别的型号,比如S/RS高性能运动轿车,敞篷车等基本过3000元/天,R8与R8?V10PLUS则需要特殊训练后,价格高达7999元/天。试问哪种阶层的消费者能够体验?专家分析得出,高端共享汽车只是主机厂自己的游戏罢了。

       低端出行失败了,高端出行无用户,共享汽车只是概念圈罢了,资本主义掌控者的新游戏,放在市场内“太屈才”,容不下。

       资金管理层面问题更多

       卡死共享汽车并不只是融资的问题,用户的资金管理以及运营成本也是不可估量的。

       共享汽车刚出现在国内,有很大程度上是主机厂与资本家共同薅国家新能源补贴的主要意图,那时候大家并没有在乎运营成本,因为市面上的共享汽车,主要是依靠电能驱动的,而像是雷军、董明珠等其他行业的大佬,他们投资新能源汽车时,也一般是以电动汽车为主的。

       第一批新能源共享汽车都市续航里程不足80公里,比如第一代奇瑞小蚂蚁,众泰E100等等,后来不少共享出行公司一起来抢粥喝,第二批共享汽车才将续航里程提高到120KM-150KM。

       当年的境况是,只要稍微有点资金的资本者两眼一抹黑进市场,国补+地补贴息就完全大于运营成本,甚至大于车辆的采购成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在短短一年里盈利。

       好巧不巧,新能源补贴退坡制度来了,续航低于250KM的新能源车没有补贴了,这就很尴尬了。融资公司投出去的钱初步估算也只够运营成本,维护成本更是一大笔开资。

       对于用户来说,咱们还以途歌出行举例,注册押金1000元打头,天花板都在2000元,理论上来说可以获得不错的服务。但不少不太自觉的用户私自拆掉GPS或者车内值钱的零配件,不按照规则停车等等,大量的消耗共享汽车的维护费用;用户的钱多被共享出行公司拿去做运营了,不能用的车只能报废。

       运营成本具体有:新能源充电费、保险费、调度费、停车费,汽油车还有燃油费,软件工程师运营费等等。

       能做到管理用户资金的公司很少,联动云可能是第一个做到,用户押金款项已确认交由第三方银行机构进行存管,押金除退还用户和扣除欠款外不得挪作他用。

       共享汽车倒闭积极意义尚存

       率先倒闭的共享出行企业,以体量较小的为共享汽车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新能源车为主力车型的企业。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电动车领域迅速涌现出了一批新兴企业,但一方面因为新兴的新能源车企整体运营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很大一部分电动车流向了共享出行行业,这早已成为了业内的共识。

       部分共享平台陷入困境,行业巨头纷纷开辟新出路,为实现转型提升盈利能力,汽车厂商也在共享出行之路上加快了脚步。

       在汽车产业整体利润正在由制造销售逐渐转向服务的前提下,丰田、大众、宝马、奔驰在内的众多汽车企业都在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纷纷布新时代共享经济市场,比如网约车月租形式。

       目前生存能力不佳的公司,其运营方式有不少问题,当然用户的问题比例也不少。风险包括租车练手、不文明用车、甚至蓄意破坏车辆,而直接结果就是损坏车辆纠纷难以说明、维护车辆成本高昂、驾驶体验不佳……这直接制约了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共享出行行业发展不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路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这是当下新能源市场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新能源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因素。

       共享汽车失败可以提炼新能源市场的良性竞争,像古老技术,依靠油改电、产品力极差、竞争实力极差、用户体验极差的新能源车企是可以直接被市场淘汰的,都不用国家与消费者不认可动手。极大提高了新能源主机厂对产品的历练以及用户思维培养,往后会有更好的新能源车诞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年买这些品牌的车,不仅要钱还要勇气,可能车还在,厂家却没了

       比速汽车用料不错,做工精致,整体来看性价比很高。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都是很常见的了!技术都非常成熟!一般没什么好担心的!就是离合、油门结合点有时不好控制,满载情况下由于动力原因爬坡费力,久了偶有拖档歇火情况。虽然比速汽车是北汽幻速旗下的,但在性能上会优于北汽幻速。这是因为比速汽车将在定位上更偏重中高端、品性上更偏精品化、技术上更偏国际化、风格上更偏年轻化。

       比速汽车是指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28日,公司位于中国重庆天顶工业园。其产品涵盖MPV、SUV、轿车、新能源多个细分领域。

       比速汽车自品牌成立之初便坚持“精工造好车”的品牌理念,制造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超高颜值、便捷舒适、品质无忧的精工好车。为打造精工品质,比速汽车的研发、生产及制造完全以“国际标准”来进行。不仅如此,比速汽车还请来国内著名演员黄晓明为其代言,此举一方面是为其精工品质代言,一方面是借助黄晓明较好的形象深入年轻人的群体,从而加强其年轻化战略。

造车新势力倒闭潮,投资人:很怕搞外企风格,说明创始人不懂行情

       2020年对于国内汽车厂商们来说,可能会是日后想起都非常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国内汽车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厂商销量锐减,大量汽车厂商在国内市场根本活不下去。当然在整个国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除了极少数品牌新车之外,大量的新车在价格上出现了非常大的让度,不管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均是如此,今年买车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优惠相比于过去几年,尤其是2014年-2017年国内汽车市场火热的时候,的确要大得多,但是需要经受的风险也要大得多。

       我们知道,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很多厂商已经难以为继或者是销量极速下滑,有些车型恐怕已经很难扛得过今年了。之前我们通过乘联会拿到了2020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车企销量倒数40位的车企名单,从名单上显示的数据来看,这四十家车企恐怕都很难有机会重新起势了,我们顺便上传了这份名单,大家其实也可以看一看,我们也基本上可以打包票的说,这40家车企中,绝大多数可能都要面临在国内汽车市场消失的局面,那么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品牌车型的时候,还是需要万分小心的。

       从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来看,这40家车企中,销量最好的东南汽车半年仅有6317辆新车售出,也就是说,一个月的平均销量仅有1千辆多一点的样子,对于一个主打10万级以下车型的自主品牌而言,这样的销量显然是很难让这个品牌走得更远,当然销量还不如东南的这些车企情况就更糟糕了。关键在于,当下的市场环境持续恶化,销量和市场份额迅速向优势品牌聚拢,这些品牌也很难有机会起势,这是重中之重。

       而在这四十家车企中,我们看到有10家上半年销量为0,这10家车企基本上已经宣布“凉”透了,可能除了江淮大众之外,其他品牌都已经处在倒闭状态了。当然这其中9个品牌基本上在市面上已经没有新车存在了,因此消费者也用太担心自己不慎接盘。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向大家提示,今年买车一定要非常谨慎,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即将败退中国车市的品牌和厂商,基本上都是一些主打10万级以下市场的自主品牌,购买这些品牌产品的消费者,也大多都是一些收入水平一般的普通消费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买一辆新车也不容易,如果这些消费者在购买新车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因为厂商的问题而受到困扰,那对他们的打击就太大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国内汽车市场,一旦汽车厂商销量低迷或者难以为继,最先发难的就是汽车经销商,其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40家车企和品牌的经销商基本上已经全散了,作为连接汽车厂商和车主的中间纽带,汽车经销商没了,那就意味着车主手里的车,在保养、维修的过程中,已经没有官方渠道了。而且经销商一散,很多在外面买不到的零部件也就成为绝版,车主维修、保养新车的成本将大幅度提升,甚至有些本身很小众的车型根本就找不到替换件,这些品牌的车,在厂商出现大危机或者倒闭的情况下,到车主手里就成了绝版车,车主就成了实打实的接盘侠。

       所以其实对于今年准备购车的消费者而言,在买车的时候还是要擦亮双眼,尽可能选择一些销量比较高,口碑比较好的车型,当然在买车之前也可以查查这些厂商近半年的销量数据,对于类似上述提到的半年销量不足10000辆的品牌和车企的产品,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这些数据现在几乎都是透明的。当然了大家也别被那种大家都不支持国产车,国产品牌就没了的心灵鸡汤所左右,对于普通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费者来说,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历史使命,在选车的时候,尽可能避开有可能让我们利益受损的车企和品牌,其实就是最大的负责。而国产车的崛起,还是交给市场竞争就好了,我们也看到,今年自主品牌排队倒闭,但是长安、吉利、长安三个品牌的销量却持续增加,这些品牌和产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产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年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

       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年后迎来了倒闭潮。博郡、拜腾、赛麟等车企四面楚歌,外加上伴随着的高管离职潮,让造车新势力的前景堪忧。

       另一方面,头部的造车新势力正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截至今年5月,以威马、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总销量已占中国纯电动份额的15%,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6%。这意味着,新造车势力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并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有的企业成长起来了,但是大多数企业却迎来了覆灭?原因是多方面的,团队、资金链、资质、工厂、时机等环环相扣,哪一个链条破裂,都有可能导致覆灭。

       毕竟,造车是一件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重资产行业,从PPT到交付市场,再到得到市场认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攒一台车或许比较简单,但是规模量产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或者说是最短的那块板。

       最终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几家?有的说五家,有的说也就三四家。总之,对于当初风头正热时创立的100多家新品牌来说,这个数字意味着“九死一生”。

       在这些交织的因素中,融资难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与“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恰好相反的是,“金钱就是时间”。

       关于资本市场如何评判造车新势力覆灭潮,出行一客采访了多位参与造车新势力投资的投资人,并进行了摘录总结。我们听听投资人怎么说。?

       出行一客:怎么看待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情况?

       投资人:我们认为现在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分层,分为肯定能跑出来的、有可能成功和已经没有办法成功三种情况。如果现在还处于PPT阶段,没能够实现量产的企业,很显然将无法成功。?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拜腾。拜腾的创始人是从国外回来的,也非常有经验,市场上也有融资和建厂等行为,但是我认为它没有赶上最好的时候。拜腾和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相比,总是有滞后的情况。我们也和他们的团队聊过,他们总是处于一个不紧不慢的态度。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赶上一个风口非常重要。这个风口是如何快速推出一款让年轻人接受的车,来迅速打开知名度和市场,但是大多数做的并不好。

       蔚来、威马和小鹏这前三位造车新势力是做的比较好的,他们树立了品牌形象,有了忠实的客户群体。除北上广深以外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有人会卖了汽油车,去买一台蔚来或者小鹏,他们对新能源车的爱好是很深的。也可以看到一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有豪车开的基础上,也会来体验新的新能源品牌。?

       目前来看,第一梯队的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从社群推广的角度来说,第一批消费造车新势力的人也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很多人会看身边人买了什么车,然后去效仿。?

       虽然一个造车新势力品牌一年的销量与传统品牌畅销款每月几万台销量的标准相比,在量级上还差很远,但是目前头部造车新势力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非常好的。

       出行一客:为什么有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款车可以获得市场认可,有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款车却打不开市场?

       投资人:首先需要明白第一款车凭借什么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1)目前来看自建工厂比代工生产要好;

       (2)产品的定位问题,蔚来第一款车定位是汽车发烧友,威马和小鹏第一款车是普及性地去推广,目前来看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3)服务体验和科技感要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一个新品牌;

       (4)产品推出的节奏要踩准。?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首先是一款车,安全和品控必须要满足一台车的要求。然后才能再谈如何优化供应链,把量做起来,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出行一客:与传统企业的造车逻辑相比,造车新势力有什么不同?

       投资人: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最大的差别是软件控制一切,硬件提供性能,这和传统车企的造车逻辑是相反的。

       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座舱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这方面有些参考特斯拉。但是与特斯拉不同的是,造车新势力很多硬件设计不了,只能从Tier?1方面采购,Tier1也不能给他们定制化。因此,造车新势力的资金很多花费在硬件结构上,这是很大的不同。

       出行一客:为什么造车新势力现在很难融资?

       投资人:2018年及以前造车新势力是比较好融资的,前几位的造车新势力账上的也比较充足。但是现在一是经济大环境的问题,市场上的热钱少了;二是很多造车新势力市场表现不佳,导致难以实现融资;三是很多造车新势力估值已经很高了,再投资收益不会很高。

       可以看到的是,现在的一线品牌基本都踩准风口,完成了产品矩阵的布局。但在现在的形势下,想靠一级市场化机构再支持十几个亿是不现实的,上市融资以及寻求政府支持是造车新势力现在主要的几个融资途径。

       接下来政府投资造车新势力仍会是一个方向,这也会给造车新势力资本层面提供一定支撑。究其原因,因为造车是核心产业,新能源又是发展的大方向,政府投资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在当地的发展。而且政府投资都会和造车新势力签署回购条款等类似的协议,以规避一定的风险。?

       出行一客:造车新势力如何在盈利前应对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投资人:今年新能源汽车的融资确实比较冷门,从前几位造车新势力的账面上来看,基本上再撑个两年多是没问题的。但是新车的研发和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很大的挑战。?

       从当前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科创板是可以容纳这些优质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只不过是由于每家造车新势力搭建的架构不一样,带来的是方不方便在A股上市的问题。比如,小鹏和理想都是VIE架构,拆掉架构耗费很大,因此会想着去美股上市。去美股上市以后的情形可以参考蔚来的情况,资本市场的判断总体来说是向好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很难,但是我们认为第一梯队的企业还是能够成功,会被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等认可。?

       不过,蔚来、小鹏、威马等头部企业目前推广的最大障碍是信任度的问题。客户为什么要选择新品牌?在建立品牌信任度的情况下,目前前三名企业还是交出了一个让市场认可的成绩单。只要市场成绩能够做出来,资本市场也会认可它们。

       出行一客:?为什么造车新势力的成本一直降不下来?

       投资人:造车新势力有些智能座舱应用的技术是自己研发的,但是自动驾驶的底层设计和发动机的技术用的还是Tier?1?的,一辆车上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攒起来的。因此,销量起来之后,其成本也很难大规模下降或者相对降的比较少。

       这也是蔚来卖一辆亏一辆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到,蔚来近期降低成本的一个方法是减配。它们不像特斯拉,特斯拉研发体系是自己做的,量起来后,成本会降下来。我们预计等特斯拉的电池实现国产化之后,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售价可以降到25万左右。?

       国内造车新势力降低成本的一个说法是,等很多国内的相关技术成熟了,可以进行技术和零部件的替换,成本也会大幅降低。但问题是,国内外技术体系是不一样的,到时候再切换到国内的技术体系,很多东西相当于重新做。?

       无论如何,造车新势力都需要把量做起来。第一款车的销售可以毛利率为负,但是在造下一款车的时候,可以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努力实现毛利率为正。?

       出行一客:一些造车新势力濒临倒闭的原因是什么?

       投资人:原因有很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圈子和“小伙伴”的问题。比如,投资机构不够知名,资金不够雄厚,不能持续给予大的帮助;造车团队不够给力和稳定等。

       二是成本控制的问题。比如,在内控方面如何很好地去用好投资人的钱,而不是无节制地烧钱,这些层面我们在做投资之前都会考察。一些造车新势力每一分钱都花的很省。我们了解到,有一家头部企业即使是单位门前买一些盆景,也要找大的领导审批。

       我们很怕外企风格的企业,他们管理层和员工出入规格都很高。这也一定程度说明有的企业创始人对很多东西不懂,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三是量产和落地能力的问题。新车造出来之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做很多的测试,这导致很多造车新势力难以量产。

       出行一客:那些融不到资、濒临倒闭的企业应该怎么收场?

       投资人:处理濒死的企业最好的方式是把企业的残值保留,比如谋求并购,减少内耗,把还存在的资产(比如技术、工厂、团队等)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使得它们变得更有价值,在应有的位置上让它们焕发新生。?

       但是并购不只是财务方面的事,也是业务和文化的融合,因此实现并购很难。

       对于这些烧钱的企业我们是没法对赌的,即使对赌,执行起来也很难做。如果企业消亡,即使我们对簿公堂,钱也很难拿回来,只能愿赌服输。因此,有些事看着简单,但是我们执行的情况来看,压力和困难还是很多的。?

       不过,企业的消亡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目前,造车新势力圈层也正从混乱走向有序,从狂热走向理性。

       出行一客:前期投的造车新势力的收益怎么样?

       投资人:目前比较好的成绩是两年半的时间收益达到6倍,这是个不错的投资收益成绩。有很多造车新势力我们也会同比例的增持投资,等到上市后再退出。?

       我们坚信新能源是我国汽车发展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投资新能源也就是投资中国车市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造车新势力现在确实很难,但是我们还是判断第一梯队可以跑出来。我们融资的逻辑是你做出了好成绩之后,下一次才更好融资,我们期盼造车新势力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后续能够做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我们还会继续投。(责编/杨佩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比速汽车倒闭”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