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汽车新闻

小米汽车近况_小米汽车来了友商怕了吗

tamoadmin 2024-08-11 人已围观

简介年初,雷军高调的宣布小米造车,小米手机已经成全球第三,接下来,小米 汽车 会成吗? 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只能梳理过去小米手机为什么能成,给大家一些思考。我们也不框定什么是组织能力,听听大佬怎么说。 一、雷军谈小米的成功 去年4月份,雷军有一个小米十周年的讲话,他总结小米的成功,简单可归纳4条: 1、聚人才 雷军说,创立小米干的第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是我们不惜

小米汽车近况_小米汽车来了友商怕了吗

年初,雷军高调的宣布小米造车,小米手机已经成全球第三,接下来,小米 汽车 会成吗?

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只能梳理过去小米手机为什么能成,给大家一些思考。我们也不框定什么是组织能力,听听大佬怎么说。

一、雷军谈小米的成功

去年4月份,雷军有一个小米十周年的讲话,他总结小米的成功,简单可归纳4条:

1、聚人才

雷军说,创立小米干的第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是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汇聚了在各个领域里面超一流的人才。

雷军说,很多人说我们找不到人。我只问一句,你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在找人?至少在小米创办初期,我每天都跟大家谈到凌晨两点,从早上九、十点钟开始,我百分之百的精力在招人。

我把所有可能的人列成名单,我是一个一个亲自给每一个工程师打电话,约他出来一起聊一聊。其实刚开始很难,他们不相信我能做得成。所以,我们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招人。

2、抓风口

雷军说,我觉得小米做到今天,除了我们找了一帮优秀的人,觉得最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我们站在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时间点,就是我讲的台风口。这个成功99%的原因是因为台风口。

雷军强调说,找准时间点很重要,小米创办的时间点刚刚好。我们内部也反复商量说要是再早个半年、一年可能更好,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是95分的时间点,如果你比小米再晚一两年进入这个市场,其实机会也不大了,成功的困难会提高很多。

换个说法,就是“小米抓住机会的能力”太强,这次雷军果断的造 汽车 ,感觉“台风口”又来了。

3、拼

雷军说,小米成长得到了 社会 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包括股东。因为没有这些你是做不起来的,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拼的过程,哪怕它帮了你,之后贡献不大了,但是你不能说第六个馒头吃饱了,前五个馒头就不重要。

雷军还强调,在小米在成长过程,更离不开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大家能看到的,雷军每年年初参加两会都跟劳模一样。

4、赢口碑

雷军形容小米与用户的关系是“鱼水情”关系,强调“坚持和用户交朋友, 做产品的时候做到用户能够尖叫,让用户发自内心深处觉得你的产品好”,这的确是小米的特长。

雷军说,赢得口碑背后要超过用户预期。

怎样才超预期呢?雷军说,

大家留意一下,雷军谈小米的成功,绕开咨询公司或其他大厂通常会说——战略、文化、价值观、更侧重的是:产品,用户,市场,创新。

二、梁宁谈小米的成功

产品思维大咖梁宁认为,小米的成功核心是——拼效率,这个“效率”有三个含义:

1、创新效率——小米的护城河

2011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三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全球的硬件企业中,这基本上是绝无仅有的成长速度。

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小米挺困难的,但是在2017年奇迹般地逆转了。

梁宁认为,小米崛起的背后是在进行一场“效率革命”——小米用1亿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手机,单款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可能是同行业的10倍,但是总研发成本,小米却是其他品牌的1/10。

2、智能效率——小米的逆袭

2015年和2016年两年是小米的负向周期,小米前途堪忧。

梁宁说,这个时间段,因为oppo、vivo快速做了渠道下沉,开 60万家专卖店。而小米一心一意专注在线上,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这是小米掉队的本质原因。

后来,小米开始重视线下,迅速把渠道扩张成了一张立体的网。线下零售做到了27万的坪效(全球第二),并开1000个小米之家,最有突破性是,小米利用个人流量一年的时间开了20万家小米小店,小米是开到100万家。

梁宁总结,小米这次逆袭靠 “智能效率”——背后是小米长期积累的用户数据、网络数据。

3、管理效率——成果数字化

梁宁说,小米打造了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接受来自用户的压力。你让员工修改一个东西,两个人是要相互说服的。

如果你要拿领导的权威去压他,他可能就会说那我改吧,但心里不服气。如果这个建议是来自用户,这个员工自己就默默改了,他加班也得改,而且心服口服。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讲:互联网把人数字化了,把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全都数字化了。每个人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数字,数字自然会对人产生压力。

总结,小米成功是不是靠“效率革命”不好下结论,可以下结论的是,梁宁重新定义

了“效率”。

三、刘润谈小米的成功

刘润前段发了一篇文章,重点提到他专访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王川分享小米创新管理方式:超级扁平化、网状组织。

文章写得比较细,有很多工具,推荐HR去读。

1、超级扁平化

小米3万人,按管理幅度6算的话,得5000多基层经理,怎么可能还“扁平化管理”呢?

王川提到,解决问题靠用新方法、新工具,比如开会,小米就用不说话只打字的“飞阅会”。

常规的开会是用声音开会的,而且声音有独占性,“飞阅会”就鼓励用文字在线上开会,打破声音的独占性,而且开会的文档不用PPT,开会的时候,汇报人不说话;

要求与会者自己看文档,有问题可以文字提出,汇报人跟进。这就相当于开会的有人举手提问。

2、网状组织

传统的树状组织(科层组织)容易遇到一个问题,比较依赖单颗中央处理器(CPU)的算力来决策,如何改进这个bug?

一是进化到矩阵组织,但矩阵组织还是有天花板,二是直接进化到网状组织。

谈到网状组织的时候,王川举例,小米用到“飞书”的两个功能,一是“@”(集结号),@重点是提醒、召集,瓦解了传统汇报关系,以“事”把大家串联。二是“ ”(解散号),事情完了,大家就地解散。

“用@集结,用 解散”之后核心逻辑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张网上,守候着各自的节点。以前是“事儿围着人转,现在是人围着事儿转”,一旦有“事”,聚是一团火;一旦完成“事”,散是满天星。

当然,靠一个方法、一个工具就试图解决“科层组织”的bug,显然是不科学的。不过,小米在管理创新上的 探索 ,依然值得我们去肯定和学习。

四、晚点团队谈小米的短板

晚点团队今天最新的文章《进攻与防守,小米造车后的双重组织架构》,上来就点出小米的软肋——小米的组织能力尚未经过大考。

前面我们提到小米有很多优点,也适当了解小米的短板,看看晚点的观点:

1、雷军管得太细

雷军过于追求对执行细节的掌控。据《 财经 》杂志报道,发布会前,雷军会仔细研究 PPT、文稿,看每一个条目、用词,他不希望有任何差错。

小米前硬件产品负责人说,只要做产品,“最终面对的那个人绝对是雷总”。产品开发过程中,雷军会直接向负责人提出不少要求,不论对方是否直接向他汇报。

小米的一位投资人曾评价,雷军作为管理者,缺点是 “太勤奋了”。这挤压了雷军本人做战略思考的时间和下面管理团队的成长空间。

2、高管培养不足

2018 年小米上市后不久,启动了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四块业务被重组为十个一级部门,由一批以 80 后为主的年轻高管分别负责,直接向雷军汇报。

雷军曾说,小米要 “着手培养、提拔一大批年轻管理干部”。但三年过去,那批一级部门总经理中,只有当时负责小米有品电商的高自光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并进入了手机核心业务。

去年,原本由这些年轻后备干部领导的一级部门又被重新整合。总得说来,上一轮小米对内部青年高管的 提拔和培养“难说成功”。

3、组织能力需补课

小米今年大规模招聘了 5000 名应届毕业生,直接推动员工数量从今年 3 月底的 2.3 万人增至目前的约 3 万人。雷军此前一直谨慎对待公司扩张,上一次增长 7000 人,小米用了 39 个月。如此多新人会不会将给小米的管理带来新的冲击?

雷军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随着小米原有主业,手机业整体增长见顶,小米到了要回答 “没有风口怎么办” 的阶段。

小米目前的应对之法,一是造车业务去寻找新的增长,从 0 到 1 进入一个新领域,雷军已有成功经验。

而提升小米原有业务的组织管理水平,这项任务也许更难。关键是雷军准备all in 造车去了,成立 11 年的小米,组织能力面临着大考。

晚点这次文章着力点不是小米造车的能力,而是小米手机原有的组织能力。

五、小米 汽车 能成吗?

如果小米 汽车 要赢,靠什么?在年初雷军宣布造车的长文上,他强调3点:

1、抗造能力——跟友商比,我们有钱

雷军说,“目前小米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未来十年,我们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不用说, 汽车 肯定比手机要费钱,雷军说到,小米造车要担当的行业风险——百亿级的投资,三五年才能见效。

2、用户预期——跟友商比,我粉丝多

雷军说,发布会前,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他还提到一个帮小米粉丝改造一辆智能房车和一个买了35万小米产品粉丝故事,情怀满满。

跟其他造车企业比,小米比较善于“捕捉”用户期待,也可以理解小米造车有“人味儿的”的初心。

雷军说:“我期待,在全球每一条路上,都有小米智能电动车驰骋的身影;我相信,小米能让我们的每一位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沉浸在 科技 带来的幸福生活中。”

3、亲自领路——跟友商比,我身体强

跟马云、刘强东退居二线、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退居二线,这次小米造车,雷军又一次亲自上阵。

雷军说“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

读雷军这篇文章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他几段“心路历程”: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这几次重大的蜕变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

“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敢不敢干?在困难面前敢不敢亮剑?我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有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十年前一样的决心,甚至十年前一样的体力吗?”

刚一开始读这个,会有鸡汤感,多读几篇就上头了。文章最后,献上我们的祝愿,希望小米 汽车 能成吧。

感谢您的阅读。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雷军在昨天小米新品发布会的最后,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小米将10年投资100以美金,进入电动 汽车 领域,并且是独资的形式正式开始了小米造车之路。

那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我是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也就是外部环境和小米自身的发展。

小结

进入电动 汽车 领域,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就看小米后面的进展了。

因为现在造新能源车最容易融到资金。也就是容易圈钱。

所以现在乐视格力苹果百度小米恒大……还有很多阿猫阿狗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都在造车。

就这么简单。超过100字的答案都不用看了。

小米在3月30日发布通告,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元进入智能电动车行业。这也更符合小米的集团效率,在今天最热的 科技 领域小米绝对不会缺席。

那么雷军为什么要开始进军 汽车 行业?如何去降低风险顺利造车?未来小米 汽车 将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小米集团在发布通告后,雷军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央视 财经 频道《第一时间》的专访。亲自带队 汽车 子公司CEO的雷军表示,自己从2013年开始已经悄悄投资了接近十家 汽车 行业的配套公司,在这个行业重新开始创业也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启动重要的新征程。

没有一个身处战场的将军会打无把握的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基于各种深入调查研究以及前期的投资,雷军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小米的产业链里不能缺少智能 汽车 的加入。

虽然小米管理层深度而广泛的调研已经完成,但是未来还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通告后第一步就是如何规划,这个时间需要接近一年的时间,并且在未来三年造车的过程中会起一个好名字。我想如果叫大米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三年时间还比较遥远,会在最终敲定。

制造 汽车 离不开芯片,小米集团也投资了相关的产业,在未来芯片市场会越来越缺货,价格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对比小米集团已经提前做好了布局。

小米 汽车 概念图

随着恒大加入与马斯克的特斯拉的稳定发展,以及其它 汽车 企业进军智能 汽车 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血腥。有资金有准备并不表示一定会成功。不过对于中国的 科技 企业****雷军来说,他将会是至今唯一一个可以和马斯克抗衡的。

智能 汽车 在未来离不开智能导航,而雷军也投入了相关的卫星发射公司航天,并且已经成功发射了低轨通信卫星,已经在这个行业有了巨大的门槛优势。在未来一个好的 汽车 名字,充足的资金以及完整的 汽车 产业链已经形成。个人还是非常看好雷军的小米集团 汽车 的未来。

中国 科技 在逆境中有雷军这样砥砺前行,不断冒险的企业家是的。

小米在群众之间有很好的基础,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还有雷军极富魅力幽默有料的老板。

作为小米集团,其上市以来,其一直保持的低利润的口号,使得其股票并没有像其他互联网巨头市盈值那么高,相对而言,瑞银持续看空小米,过年前一周将评级从中性下调至沽售,目标价22港元,对互联网业务盈利判断有下行分线,而主营又对手机业务期望过高,而其他相关业务的潜在盈利贡献有限,同时美国的投资禁令将于3月21日生效,或又是利寡。

结合美国的禁令,荣耀的独立,其在2020年打了翻身仗的手机业务又遇到刹车,可见小米集团,必须要找到可以持续增长的领域。

放眼全行业,适合互联网基因的最热的领域,莫过于新能源 汽车 + 汽车 新四化。

新能源行业早已是最大的风口,总量千亿级的资本,争夺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而雷军作为顺为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和董事长,必定很熟悉他们投资过的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在去年顺为资本的许达来直言不讳的认为电动 汽车 领域在未来十年中,将会产生市值至少千亿美金的公司。

因此,无论是小米集团的生态圈,还是雷军的朋友圈,对于小米造车肯定是反复研究过,或许现在已经是两者的刚需。

传出这样的讯息和小米的及时辟谣,绝不是空穴来风,让我们拭目以待。

雷军搞新能源 汽车 有一个其他人没有的优势就是对产业链的整合,一样的产品别人能压缩到90块,雷军就能压缩到80。虽然肯定是贴牌 汽车 ,但成本低,而且使用习惯贴近国人。人民需要什么车,五菱就造什么车。五菱的贡献在于让人民有车开。小米要扮演的 历史 角色就是把友商所谓的高端电动车的遮羞布扯下来。至于PPT造车不会在蹦跶下去了

现在这个市场正是最热门、风口的存在,小米想进来分一杯羹不难理解,市场的搅局者,从消费者角度讲挺好的,拉拉价格下来。年轻人第一辆电动车。从 汽车 行业讲就是“不讲武德”

现阶段都想赶上一波政策红利,抢先一步占据国内新能源市场空白很正常,毕竟以后主流 汽车 方向注定是新能源

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界大佬都看好的

最近,有媒体报道小米已经决定造车,这被定为战略级决策,可能是雷军亲自带队。

虽然人们还不知道细节,也不知道小米何时会给出公告,但似乎很多人都相信,小米一定会造车。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为什么小米一定要造车。why?

第一个原因,消费布局的需求。

为什么最近 汽车 ,尤其是电动车市场风生水起,因为很少有人将乘用车当成生产工具,如果说货车,我们认为是谋生的工具,但乘用车,就是一个大的消费。

这里不仅是买车的费用,还有过路费,油费,保养费,配件费,保险费,停车费,可以说带动一连串的消费。而现在的 汽车 市场的趋势,是年轻人可能5到6年就会消费一次。

小米虽然已经做了米家,打造了手机+AIoT的双战略,但对于极大的消费市场, 汽车 市场,却是缺席的。因此,布局 汽车 ,电动车,也是小米布局消费市场、抢占消费趋势的需求。

第二个原因,年轻人喜欢 汽车 。

最近几年,城市化兴起,城市一圈圈外扩,打造环城公路,年轻人也积极买车,开车上下班,周末出去玩。如果买不起35万的特斯拉Model Y,那就买3.5万的五菱宏光,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态度,买来“在路上”就是了。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具有私密性的乘车空间,城市也配合其节奏,造更宽敞的道路。这样的情况下, 汽车 消费还会更为旺盛。

第三个原因,手机已到天花板。

据中国信通院表示,2020年1-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3.08亿部,同比下降20.8%。

虽然2021年1月有所增长,但肯定是没有过去的辉煌了。同样,IoT设备虽然是个新兴市场的,但主要大件依然是电视、冰箱、空调等设备,而这些设备已经开始陆续升级,与网络连接。IoT设备与白电、黑电、电脑的融合,让整个竞争从增量竞争又变成了存量竞争,又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可以想见,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来发展。

第四个原因, 汽车 制造产业链完备。

国内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具备多个 汽车 制造产业链区域,比如长春、北京、重庆、武汉、广州、深圳、上海等,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造车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难如登天了。比如理想,蔚来,小鹏,都有与之合作的造车企业,比如江淮 汽车 。

而虽然是江淮制造的,但人们并不怀疑这是一辆蔚来 汽车 ,这就是人们在了解产业,了解产品后做出的理性判断。这么宽松的环境,小米不造车就说不过去了。

第五个原因,小米正处于上升期。

目前的小米,股价上涨,手机出货量上涨,小米之家遍地开花,处于全面上升的时期。在不缺用户,不缺品牌,不缺资金,不缺代工企业的情况下,小米不造车,可能不仅会让投资人失望,用户失望,也会让自己失望。

而且,电动车越来越呈现出一些手机特质,十几个摄像头,激光雷达,十几个喇叭,更多屏幕,这些不都是手机常谈到的吗?

现在商场中,除了手机专卖店,小米之家这种数码专卖店外,还有蔚来、吉利、小鹏、威马等 汽车 的店面, 汽车 已经出现在消费市场的最前沿,甚至引导 时尚 。有一辆好车,不仅是一次消费,也意味着未来5-8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难以拒绝的生活方式。

小米不加入?怎么可能。

除了小米还有其他的 科技 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在合资或者投资进行造车,这归结于近几年城市 社会 发展的逻辑。第一是因为趋势: 汽车 是消耗品但是又成为大多家庭的必需品,所以大佬些们很看好 汽车 ;第二是因为环境,这就是很显然的原因了。